2015年04月20日 09:37:48 来源: 本站原创 作者: 何东乐 编辑: 王小悦 审核: 王小悦 |
为何出现情绪“中暑”?
近段时间做什么都觉得乏力?晚上想早点睡又睡不着,早上有课又是起不来,好不容易起来上课了刚到教室听会课就困得要死?作业无法按时完成,厌学情绪愈发严重?经常为了芝麻大的小事就与周边的小伙伴大动肝火,事后自己也后悔不迭?……确实,随着夏季的来临,气温的不断升高,不少同学在学习、生活中出现了上述中的一些小状况。有调查显示,在炎热的夏季,约有16%的人会出现情绪“中暑”的情况,具体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,焦躁,易怒,不安,同时在身体上会伴有头胀痛、胸闷、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状况。
心理学研究发现,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,当遭遇持续高温闷热时,有些人就会处于“易激怒状态”。一般来说,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,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,人体对外界的感觉、情绪就会随之产生波动,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,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,以致出现情绪烦躁、坐立不安、思维紊乱、易动肝火、行为异常、对事物缺少兴趣、厌倦工作学习、记忆力减退、整日昏昏欲睡等现象。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,又叫“夏季情感障碍症”。
造成情绪“中暑”的内因,归根结底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。除高温影响外,情绪“中暑”还与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。盛夏酷暑,人们的食欲普遍下降,进食量减少,加上睡眠质量差、出汗多等因素都会影响体内电解质代谢,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,让人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。
你的情绪“中暑”了吗
研究显示,根据个体差异,有三类人群较易出现情绪“中暑”。第一类是“夜猫”族,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,他们经常是晚上熬夜,白天无精打采,每天还要面临着学习、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,炎热的外部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压抑着的负面情绪;第二类是平时情绪易波动、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,这类人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感到烦躁不安,不善于自我调节,不能静下心思考问题,遇事手忙脚乱,火气十足;第三类是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,在闷热难耐的“桑拿天”,他们上课提不起精神,时常情绪低落,遇到烦心事或难相处的人,容易情绪失控,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。此外,调查发现,长期闷在室内的人也容易患上情绪“中暑”。夏天太阳直晒,很多人不太愿意出去活动。殊不知,长时间闷在室内,人更容易烦躁不安。尤其对于宅男宅女来说,长期呆在室内,更易出现情绪不好,心情低落等现象。
情绪“中暑”不仅影响个人心情,还容易将这种情绪以抱怨、责备甚至暴力的方式释放到学习和生活当中。
情绪“中暑”的常见症状
(1)情绪烦躁不安,爱发脾气或头昏脑涨,萎靡不振,学习效率下降;
(2)情绪低落,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,对周边的人缺乏热情;
(3)头脑迷糊,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,经常丢三落四;
(4)思维紊乱,行为异常,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,如要反复洗澡、洗脸、洗手等。
如何远离情绪“中暑”
(1)合理安排生活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保证我们心情舒畅的法宝。在炎热的夏季,要注意劳逸结合,合理安排生活。良好的睡眠质量,对解除焦虑情绪十分重要。中医认为,晚上11时至凌晨1时,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。这段时间如果不睡,等于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,能量无法贮藏,造成肝盛阴虚,阴阳失和。肝火上升就容易疲倦、气虚体弱,精神容易不济,情绪也大受影响。因此,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,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,尽可能保证睡眠质量和时间。此外,在封闭的房间里不要停留时间过久,如下课后可以多到走廊走一走,吹一下自然风;宿舍要注意通风,并尽可能地将宿舍内收拾得干净整洁,以避免出现压抑感。而适当参加体育运动,可以增强我们耐热能力,有利于疏解内心压力。
(2)学会疏导不良情绪。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预防情绪“中暑”的基础和关键。越是天热,越要有意识地保持乐观、宽容的心态,尽量做到心平气和。面对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,同学们首先要自己冷静,切忌暴跳如雷,要学会情绪转移,多做深呼吸,让自己静下心来,不要钻牛角尖。感到心烦意乱时,可听听舒缓的轻音乐,或是静坐沉思,闭上眼睛想像森林、蓝天、大海、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,从而降低“心理热度”。
(3)选择清淡饮食。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应少吃油腻食物,平时要多饮水,以调节体温,改善血液循环;多吃些清火的食物,少吃辛辣的食物,少饮酒,尤其是烈酒。
总之,要避免夏季情绪“中暑”,应保持心态平和,情绪稳定,在心烦意乱时要注意降低“心理热度”。
打印 | 收藏 | 阅读:1345 |